【资料图】
关注我们
两千年前的一个清晨,一辆色彩鲜艳、用金器包裹装饰的马车在宽阔、平整的直道上疾驰而过,掀起阵阵尘烟。御者牢牢握着僵绳,丝毫不敢懈怠,乘者坐姿端正,目不转睛注视前方…… 这是两千年前,汉代诸侯王乘坐“安车”狩猎出行的场景。 今天,这辆“安车”穿越千年时空向我们驶来,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? 1968年,在河北满城发现的中山靖王刘胜大墓中,一次发现了10辆刘胜出行所用的车辆,其中一辆就是目前我国规格最高、装饰最为精美的汉代车辆。你们现在看到的完整汉代“安车”是河北博物院考古工作者按照1:1成功复制的。 此辆车出土时车的木构已朽,但3000余件装饰华丽的金属器件保存完好,这些器件或鎏金银,或镶嵌珠宝,把马车装饰得流光溢彩。想象那威严赫赫的诸侯王坐在装饰华丽的马车上,奔驰在去游猎的路上,那威仪棣棣的出行盛况仿佛出现在我们面前。 为什么这辆车称作“安车”?古车很多都是立乘,但这辆车是坐乘,故称安车。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,安车多用一马,礼尊者则用四马,所以还衍生了“高车驷马”这个成语。 你能想到吗?在汉代乘车虽不及如今便利,但需要遵守的礼仪和规则可不比现在少,甚至更为严格。 汉廷规定,乘车者必须要有:“坐车之容、立车之容”。西汉贾谊在《新书·容经》中就有专门述及:坐乘以经坐之容,手抚式,视五旅,欲无顾,顾不过毂。就是要求坐车人保持“正襟危坐”,双手需稳稳的抚在车轼上,眼睛要注视前方十丈远的地方,坐在车上不能对车外的事物指指点点,说话声音要和缓,这既是君子“恭而有礼”的仪态体现,更有驾乘人“四平八稳”的安全需要,蕴含着含蓄典雅的中国之美。 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地方能像中华大地这样,很早就孕育出了举世无双的车马文化,其中传承的出行礼仪也是交通安全文化的源头。
标签: